查看原文
其他

陶傑【259】中華文化

香港名嘴 2022-10-12

閱讀往期:陶傑【258】詩和音樂(2)


急待「復興」的,就是琴棋書畫、京劇大戲之類的「精緻文化」了。詩詞、對聯、中醫中藥、湯水風水之類,許多人滿懷激情,以為當前是把這類「中華精緻文化」推向世界的好時機。

    

中國建築,亭臺樓閣,綠瓦飛簷,是中華文化的一大主流。今日在「經濟發展」之下,大陸都市化,北平的舊胡同、南京的民國民居,連同香港的走馬騎樓舊建築通通拆光。

    

中國的舊建築,是精緻文化的載體。拆掉了,如同把一個人殺掉。人死了,你可以說他的靈魂還在空中飄蕩,但靈魂是看不見的,必須由肉體來體現。


    

中國的舊建築,合成的許多古鎮名城,就是文化的基本肉體。此話怎講?以嶺南為例,舊時人家,廣州的西關、澳門的盧九花園,都是富貴的大府人家。

    

中華文化,分開兩大層。下層是農村的風土習俗;上層是士大夫知識分子的詩禮文明。精緻的文化,提的是上層,而不是農家的下層。  

    

上層文化,來自歷代的大戶人家。中國人三妻四妾,不是山西晉商,就是江淮望族。衣食足知榮辱,生意發達了,買大房子才容得下三四房妻妾、十來個子女,還有幾十個奴婢傭僕。


    

西關的大屋,就是嶺南文化的載體了——廳堂花園,都要對聯、書畫、假山、盆景來裝飾。府主是生意人,但士農工商,中國人傳統敬重士大夫,大宅的布置講究,非要有文化氣息不可。「文化氣息」從何而來?有錢人家就會僱用一批清客,替他新建成的庭園取名字:漱碧閣、牽雲亭,作詩成聯,像紅樓夢裡賈政考兒子賈寶玉的才情,叫一批文人來擦鞋贈興。

 

漸漸要延聘先生,上門教習,讓小孩讀詩誦經。老闆的八旬老母生日,斥巨資賀壽,搭一座戲臺,上演貴妃醉酒。每年中秋過節,張燈結綵,吃月餅,猜燈謎,無一不是文化的生活修養。


    

府宅中下有長工婢僕,上有姑嫂妯娌,漸成大家庭的政治生態。幾房女人,口和心不和,一起打牌時噓寒問暖,背後互數長短。小孩在這種環境大,就會見識中國家庭的人情世故。

    

廚房的夥夫、閨房的乳娘,又有一大籮筐的民間故事:白娘娘智鬥法海和尚、薛剛反唐、濟公巧取華雲龍。豪門的小少爺,東竄西跑,耳濡目染,鐘鼎美食,絲竹傳奇,中國文化的薰陶教養,一樣都不缺。 


之前,中國人社會結構穩定。有一個地主階級,地主養了一批士大夫,就像今日大學的什麼駐校作家( Writers-in-residence),中國本有一套自足的文化生態,承傳千百年,直到民初,西潮東漸,只要不拆房子、鬥地主,都沒有問題。徐誌摩從劍橋回來,遊杭州六和塔,逛常州天寧寺,靈感貫達中西,思緒徹通幽冥,胡適、蔣夢麟、梁啟超,都是博達古今中外的通人,何來像今日,中英文兩不通,都口口聲聲說「復興中華文化」?


    

之後,各地經濟割據,大幹快上,推土機剷平胡同,拆光西關舊屋,中國人先「富」起來的,住西班牙別墅,香港人也住進四五十層的白鴿籠單位,此謂之「現代化」,其實是中華文化的浩劫。

    

中國的舊建築,是大家庭所繫,中國的富貴家庭,又是精緻文化所依。把中華文化的大家庭和舊建築載體,毀滅殆盡,妄圖把水抽乾,把缸砸毀,錦鯉金魚何能生存?  

    

加上中華精緻文化、戲曲書畫、琴棋對聯,像廣東人的湯水,都要慢功細讀。


閱讀往期:陶傑【258】詩和音樂(2)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